电气
协会新闻
联系我们
电气
动力电池行业危机四伏 企业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几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将会出现资源聚集效应,随着当前行业的发展,国内较大的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会被大企业并购。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锂电池企业,在这一场市场竞争中,就连创造出市场规模第一的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玛)也未获得“免死金牌”。
头顶连续几年在中国专用车装机量排名第一光环的沃特玛缘何陷入“囚徒困境”?是行业个案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危机?
事实上,不少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遭受现金流不足的危机。
今年以来,锂电池公司普遍营收高、利润低,且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诸多企业业绩增幅放缓,乃至出现亏损。
近几年,国家为了支持锂电池企业,创造市场环境,各地政府也都积极响应大力支持与推进。一大批企业蜂拥而入。然而,在政策主导的大环境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骗补、地方保护等问题。同时,一些从事锂电池的企业也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补贴减少或者停止补贴,那么,这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几年,整个电池行业将会出现资源聚集效应,随着当前行业的发展,国内较大的电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会被大企业并购,这样,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资源也就会聚集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手中。
从产能过剩到现金流不足,再到相关企业遭遇一系列的债务危机及利润收缩等问题,动力电池企业也正在遭遇着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据媒体报道称,此前,动力电池行业处于宁德时代闪电IPO的狂欢之中,但随着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上市后遭遇第一个跌停、比亚迪业绩股价双双下滑、沃特玛深陷债务危机,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蒙上“钱荒”的阴影。
有观点认为,新补贴政策落地后,让前期蹭热度和补贴的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能力弱的缺陷暴露无遗,现阶段的电池达不到能量密度要求,只能闲置生产线。
稍早之前,记者曾在关于锂电池企业的调研中也了解到,由于资金链紧张、业绩下滑等因素,国内有不少企业也终止了IPO的进程。
有专家表示,在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要求降价的“双重夹击”下,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如果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只有出局。
锂电池企业衰退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锂电池原材料成本价格高导致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随着技术升级以及锂电池企业工艺水平的提升,未来这一块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唐雪 文)